400-973-801
+86-612-850
时间:2023-10-24 10:11:32
半岛真人中国网10月23日讯(记者 彭瑶)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7月,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部署。最高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介绍,《意见》总结近年来检察工作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检察履职的“三个坚持”:即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对待;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面准确把握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中从严和从宽的政策导向;坚持高质效检察履职办案,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10月23日,最高检举行“全面履行检察职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高检网
近年来,为了防止“办理一起案件,垮掉一个企业,失业一批职工”,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办案、部署专项清理和监督活动、创新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制发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等方式,持续完善法律监督方式方法,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意见》中也得以体现。
《意见》明确,加强对刑事诉讼各环节的法律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强化对涉民营企业案件的立案监督。2020年,最高检重点围绕依法监督纠正涉非公经济案件“不应当立而立”和“应当立而不立”等突出问题,以“涉非公经济立案监督”为主题发布第二十四批指导性案例。2019年9月,针对“挂案”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破坏营商环境的情况,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工作。截至2021年9月,共清理出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9815件,对证据不足、促查无果的,坚决落实疑罪从无,督促办结8707件,企业活力得以释放。2021年9月之后“挂案”清理工作已转入常态化进行。
同时,依法规范刑事强制措施适用。2021年6月至12月半岛真人,最高检针对包括涉民营企业经营类犯罪在内的羁押案件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指导各地依法准确审查羁押逮捕的必要性条件,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后专项审查活动进一步延长至2022年底,并将范围扩大至全部在办刑事案件。
加强刑事执行监督。针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请假难等问题,2021年5月至10月,最高检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1个省级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生产经营请假活动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第三十三批指导性案例聚焦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难题等,明确依法监督社区矫正机构为接受社区矫正的民营企业人员请假外出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便利条件。
《意见》提出,深化规范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2022年4月,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中国式”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基本框架初具,以“检察主导、各方参与、客观中立、强化监督”为特征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已经建立并实质化、专业化运行,得到各方面的广泛认可。截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累计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7815件,其中适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案件5527件。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合规案件中,坚持与第三方机制相互融通,对整改合规的2898家企业半岛真人、6102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另有136家企业未通过监督评估,企业或企业负责人被依法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全面提升办案质效,会同有关部门在侦查、审判、执行等环节探索合规整改刑事诉讼“全流程适用”,探索建立合规整改行刑互认机制。”高景峰说。
《意见》明确,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从经济安全、公共利益、市场秩序等方面全面、准确、合理认定社会危害性,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市场主体意志以外的因素,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涉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生产经营类犯罪的认定标准。同时,针对司法实践中民营企业常见多发的非法集资类、贷款类、涉税类等犯罪,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依法准确定性处理。
高景峰表示,宽严相济是办理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的基本政策导向和重要工作要求半岛真人半岛真人。在办案过程中,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法治思维,充分考虑民营经济发展特点,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做到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注意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全面准确把握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中从严和从宽的政策导向。
《意见》对非法集资类、贷款类、涉税类以及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常见涉企犯罪,需要综合考虑的主客观因素作出提示性规定。比如,民营企业为顺利签订合同有时会故意隐瞒一些不利条件,一旦经营失败发生纠纷,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犯罪,其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要注重从项目真实性、履约能力半岛真人、履约行为表现、未履约原因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又如,民营企业的经营业务创新有时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区分违规经营与非法经营尤为重要,避免非法经营罪“口袋化”倾向,就要严格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适用。